书籍基本信息:
书籍名称:音乐学文集
副书名:中央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1950-2000)
卷/套:(第三集)
作者:袁静芳、姚亚平(主编)
出版时间:2000年8月
电子书格式:pdf
书籍目录:
论音乐作品的二重存在方式 于润洋(1 )
出路在于“向西方乞灵”——关于中国音乐出路的人本主义思考 蔡仲德(17)
美,人的生命表现之花——马克思美学思想新探 潘必新(55)
音乐与文学在媒介材料、表现对象及结构方面之对比 王次知(73 )
本体?载体?显现体——音乐存在方式的三个层面 邢维凯(95)
并置比较:走向后现代主义的音乐与美术 宋 瑾(108)
日本雅乐与唐代燕乐——日本史书、乐书相关资料考 张前(133)
琴曲《离骚》 伊鸿书(150)
20 世纪有关隋唐音乐研究综述 李起敏(158)
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 郑祖襄(177)
秦汉乐府刍议 李咏敏(192)
有关中国近代史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概况 汪毓和(202)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创始及发展 俞玉滋(222)
香港音乐的文化特征 梁茂春(240)
关于中国音乐“双文化”现象的若干思考 修海林(246)
有关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史料述评 蒲 方(263)
段落节选: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20世纪的西方的音乐美学界,这个问题从艺术哲学的高度被提了出来,它涉及到音乐美学中一系列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然而,在探索过程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虽然得到了不断的深化,但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比较令人满意和信服的解决。
本文试图阐明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所具有的二重性:即音乐作 品既是一个自身独立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态性客体,同 时又是一个离不开接受者意识活动的、非实在的观念性客体;并在这二者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提出对“音乐美”问题的基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