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基本信息:
书籍名称: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ISBN:9787506744010
系列书名:国家职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作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编写)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
电子书格式:pdf
内容简介: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为中药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应试人员编写。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的关键知识点,以适应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书中内容涵盖了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发展简史,以及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素,为读者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复习资料。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药鉴定的方法和程序,包括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等,以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与药材、饮片鉴定相关的内容。此外,书中还对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藻菌地衣类、树脂类、其他类、动物类、矿物类中药的鉴定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权威参考资料,本书不仅适合广大应试人员复习备考,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书中结合了传统中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力求反映新版考试大纲所有考试要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全国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确保了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编者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药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中药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内容提要:
中药鉴定学作为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任务是本书开篇的重点内容。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本章节对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进行了全面介绍,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对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进行了回顾,从古代中药鉴定知识与本草著作,到近、现代中药鉴定学的诞生与发展,详细阐述了中药鉴定学科的演变过程。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历史背景,也为理解现代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探讨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时,书中详细分析了药材的品种、种质与栽培,产地,采收与产地加工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这些内容对于确保药材质量,指导实际工作中的药材生产和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后续章节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中药的鉴定方法和鉴定内容,包括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藻菌地衣类、树脂类、其他类、动物类、矿物类中药。每一章节都提供了丰富的鉴定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的中药鉴定实例,使读者能够全面掌握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文章精选语句: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以其全面、系统的内容和权威、专业的编写团队,成为了中药学领域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书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指导,对于提高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和中药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出版,旨在满足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需要,帮助广大应试人员深入理解中药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为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学习和参考的宝贵资源。
编者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的学习,不仅掌握中药鉴定的技术和方法,更能够体会到中药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内涵。通过对中药鉴定学的深入研究,为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贡献力量。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的出版,是中药学领域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成果。编者期待本书能够成为读者学习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助力中药学的发展和创新。
目录: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
第七章 皮类中药
第八章 叶类中药
第九章 花类中药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
第十二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第十三章 树脂类中药
第十四章 其他类中药
第十五章 动物类中药
第十六章 矿物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