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辨证学(第2版)》既涵盖中医基础,又突出临床实用,尤其各章节中临床表现和辨证思路两项内容,突出了临床实际和辨证思路,以便读者掌握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对病证做出准确的辨别,可作为中医院校的临床基础课教材和中医自学读物。编者以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和辨证思路为主线,分别论述了中医辨证的相关概念、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以及以上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并紧扣临床阐述了中医症状辨证,提炼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的精髓。
编写说明:
《中医辨证学》是沟通、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三章“中医药教育与科研“中指出,各类中医药教育机构应当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在中医药教育中的重要,因此《中医辨证学》课程作为连接基础与临床桥梁的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
中医学基础课程主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医诊断等。学生通过上述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中医的主要理论,对人体生理、发病、病因、病机等的基本认识及养生防病的基本原则、诊察疾病的方法与治疗药物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如何利用上述基础知识对临床疾病进行辨证,是《中医辨证学》的研究范畴。《伤寒论》《金匮要略》集诊治外感和杂病之大成,补充了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归纳总结出了八纲辨证温病学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方法;近代的病因辨证和方剂辨证也从一定角度丰富了临床辨证方法。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医临床辨证体系。
《中医辨证学》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方法和辨证思路为主要内容,分别论述辨证理论体系、各种辨证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介绍临床常见症状的辨证施治。主要内容有临床辨证的指导思想、辨证原则、辨证思路、思维逻辑、辨证方法和体系,其主要功能是训练受教育者运用基础知识,搜集病症信息,进行认证和辨证,为遣方用药打下基础。
本教材以突出证候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及“临床辨证思路”为主要创新点,力求给读者以清晰的辨证脉络,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的主要内容糅合、渗透在各种辨证方法中,使大家在学习基本辨证方法的同时,对中医经典有一个系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