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证候学》不是我个人的实验录,而是汇集古今千百名医家的临床实验结果。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地理、气候、社会、环境差别甚大,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人的参与,中医学体系是无法完成的。我并不是摘前人、他人的果实据为己有,而是为了收集、保存和推广。我曾受到《医宗金鉴》几句话的启示:“仿《外台》、《准绳》体例,专集前贤论说,及医案中议证之词,为之平情判断,加以按语,录其所长,删其所短,辨其异同,序其浅深,或会通焉,或并存焉,令学者一目了然,循序前进”。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沿着前人指引的道路走了过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习,在现代科技理论的指导下,摸索出可以容纳寒、温、时、杂各家理论和经验的框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医临床医学体系。从辨证论治思想的一体化的设计,到建立较为完备的涵盖内、外、妇、儿的临床证候体系,经过几番整理,逐步完善。同时验证于临床,自我感觉良好。
《中医证候学》首先从临床着眼,分门别类加以论述,整理古今文献和搜集有关医著、医话、医案,结合临床实际,以病因为纲。分为12门,以脏腑为目,并以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相关病变归纳为21目,共得45类,295证(本书选用281证),共辖2344候(本书选用1870候),7000多方症,构成以证、候、方症三级诊断体系,并附有古今名医医案、医话二万余条,其中不乏现代名医诊治疑难和抢救危重病患的病案。为今后论述系统化的证候模型——病候学,以及更高层次的中医学理论——辨证论治一体化理论体系铺垫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