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震西,1928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医外治杂志》编委会顾问。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的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对“内病外治”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中医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吴震西内病外治集》。主编《中医外治研究》、《中医外治求新》为《中国民族医药外治大全》副主编参与编写《现代中医内科学》等书。
引言:
中医外治,渊远流长。根据医学史料记载,外治的起源远远早于内治《黄帝内经》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勺张仲景以赤豆纳鼻、猪胆汁蜜煎导滞等都是临床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的先例。吴师机最早倡导外治法治疗内科疾病,列举叶天士用平胃散炒熨治痢,用常山炒嗅治疟的例子,说“变汤剂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他从理论上阐述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说:昔人治黄疸用百部根放脐上,酒和糯米饭盖之,以口中有酒气为度;又有用干姜、白芥子敷脐者,以口中辣去之,则可知由脐而入无异于入口中,说明药性通过肌肤、孔窍等处深入媵理、脏腑,可以通经贯络而作用于全身,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正确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使中医获得了新生,外治法也相应得到发展。针灸推拿早已形成了专科,一向以外治法为主治疗的外科、骨伤、皮肤、五官科均成为独立科室而各自得到发展,惟内科、妇科、儿科疾病(统称“内病”)仍以内服汤为主,外治方法很少发掘利用,实为一大憾事。有鉴于此,我们于1978年起就开始收集古今医籍及中医期刊中有关外治的资料,通过去粗取精,重组方药,在临床上实践应用。在实践有效的基础上,为突出外治法治内病的特色,南通市中医院于1982年8月率先在全国开设“中医内病外治”门诊。为普及推广开展内病外治的经验,在江苏省中医学会领导支持下,1985年起先后在南通为市、省及全国中医学会举办了三期中医内病外治学习班;1989年在南通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中医内病外治学术交流会,由此“内病外治”一词即为同道们所理解、接受和应用。
内病外治这一名词是在中医外治法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由于是新的名词屡见于中医期刊及书报中,因对其概念欠明确,使用当中有欠妥的现象,为此,我们于1991年《中医外治杂志》试刊号上发表“从中医外治法的发展谈内病外治”一文,指出:“外治法是与内服药物治病相对而言一种治病方法”。